【2005/09/29 聯合報】張良政/博士生(高雄市)
李敖於復旦大學的演講,大多數人只注意他有無罵共產黨,以及檢視內容是否麻辣,卻忽略他談的其實是更深入的文化問題。
不常用電腦的李敖,卻花了這場演講近一半的時間談中文之美,與中文面對資訊時代的機會,他其實另有目的。
雖然李敖說電腦出現是中文的新機會,但是電腦能處理中文也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朱邦復在回憶錄中提到,當初要發展繁體中文電腦時,請教很多電腦專家都說:「電腦是西方的玩意,中文不適合用電腦處理,只有像英文的拼音文字才適合用電腦處理,面對電腦時代,我們只有放棄中文,改用英文才行。」朱邦復偏不相信,心想,既然你們都說不行,他就自己去學電腦,進而發展出倉頡輸入法。
隨著軟硬體的進步,中文反而藉著電腦有了新的面貌。資料庫大師陳品山曾寫過一篇論文,指出他的圖像式實體關係概念是從中文文字結構而來。
從物件導向的觀點,每個中文方塊字其實正是一個物件。物件導向觀點是把電腦的資料處理與程式流程結合,一個物件類別包括了資料與行為的意義,透過物件就可用來描述任何一個自然界的物體。李敖指出:「一個方塊字可以當名詞,也可當形容詞,也可當動詞,而且一個方塊字代表一個意思。」這不就是物件的概念嗎?
所以,以前人認為中文是落伍的語言,但從另一觀點看,中文又反而變成另一種進步的語言,因為中文具有最新的物件導向的概念,這真是有趣的事。
大陸推行文字簡化的原因是中國文盲多,中文又很難寫。但是,當現在以電腦輸入代替書寫時,簡體或繁體的處理已沒有差距,許多中文輸入比賽結果也顯示不論是繁體或簡體,速度是差不多的,甚至由繁體字發展出來的倉頡法輸入仍保有每分鐘輸入最多字的紀錄。
當輸入與讀寫不是問題時,繁體與簡體已沒有差異,但簡體字卻還有扭曲了很多中文原意的缺點;中文字畢竟是象形文字,由文字可生義。
李敖其實是告訴大家,當電腦輸入使得繁簡沒有差異時,不要從書寫觀點來看,應從閱讀觀點,重新來看繁簡字的問題,繁體字比簡體字更易閱讀,也更美觀。這討論的是中文面對資訊時代未來的發展,也給大陸與台灣人們在政治口水之外,另一個思考的空間:以前因為政治立場支持繁體與簡體,現在當另一種新機會出現時,我們又該如何使用我們的文字。
- Sep 29 Thu 2005 11:27
當中文遇到電腦 繁體不再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