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4總統大選由於朝野競爭太過激烈,投票前夕又爆發行刺扁蓮配懸案,而開票結果藍營僅輸了0.228個百分點,因而爆發嚴重的群眾集體抗議事件,迄今未能完全化解。連宋拒絕接受選舉結果,藍營支持者展現的悲情與憤怒,透過媒體報導,台灣看起來似乎快撕裂成兩塊了

事實上,在激情中,人們往往太過重視情緒性的對立與分歧,卻忽略了沉澱在表象下的結構性訊息,因而對新聞事件作錯誤的解讀。台灣歷經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經濟成長,伴隨的是定期選舉與政治開放,尤其最近八年,國家大位定期改選,從歷史的眼光看,台灣會變壞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2004這場激情的大選,有幾項隱藏在新聞事件背後的結構性變化,將深刻影響台灣的發展與命運,但從汗牛充棟的新聞報導中,一般人並未能察覺,因而過度突顯選舉的對立與分歧,而忽略了選舉的整合與團結功能。

五十年來第一次,泛藍陣營在選戰中藉競選主題歌曲、造勢大會的演講語言,清楚突顯了泛藍的本土性,王金平院長並代表泛藍宣示「不排除獨立是台灣未來的選項之一」。這是泛藍本質的重大修正,「中國國民黨」不再是以國家統一為職志的政黨,除了名稱外,中國國民黨已走上台灣化的方向。

當然,中國國民黨並未正式改名,黨綱黨章亦尚未修正,目前要求國民黨「去中國化」仍有事實的困難,但從320到327,泛藍支持者湧入街頭,其中約有半數是三十歲以下的新興人類,他們以嘉年華的方式進行街頭抗爭,這些泛藍的新興支持者既不會堅持統一,更不會追求獨立,國民黨的體質將因為支持者的質變而質變,未來藍綠競賽主軸將不再是統獨問題,而是誰能掌握台灣主流民意。

陳水扁總統在選戰後期,也已不再提「建立新國家」說法,反而一再宣示不會改變台海現狀,制憲也將以解決現行憲政運作困難為限,亦即在他的任期內,沒有宣佈台灣獨立的打算。而投票前夕,林義雄現身綠營造勢場合,全力支持阿扁連任,換言之,台獨教父也認同了阿扁的政治路線,泛綠曾透過李登輝前總統領導的台聯鼓吹2008建立新國家,整合了泛綠的團結,但隨著選戰落幕,泛綠也承認維持現狀是台灣當前唯一的選項,選後陳總統更劍及履及,立即成立兩岸穩定和平架構推動小組,希望解決兩岸僵局。當泛藍不再堅持統一,泛綠也接受政治現實,這場激烈的選戰,反而將台灣帶往一條新的道路,一條務實的道路。

這幾天街頭的抗爭與對立,清楚呈現藍綠之爭已不是所謂的統獨之爭,而是族群間的不安全感及許多人歷史記憶與思考慣性所形成的對立情緒,情緒問題只要當權者審慎處理,不難化解。二十年前,統獨之爭曾是台灣的噩夢,更是一座隱藏的火藥庫,不知何時爆發。但二十年來的定期選舉,已改變了台灣的政治體質,不知不覺中也整合了統獨的對立,殘留的歷史情緒,正靜待當權者的智慧,讓時間加以化解。
327泛藍在街頭展現了民意的力量,陳水扁立即回應同意全面驗票,朝野三黨秘書長開始協商三黨主席會面事宜,朝野互動顯示了理性的一面,而年底立委選舉即將舉辦,朝野政黨應會思考如何打贏下一場選戰,而不會把資源虛耗在清算恩怨上,激烈的政黨競爭下,台灣不會活在過去。果然328清晨,綠色的中央與藍色的地方通力合作,凱達格蘭大道上的群眾,成功疏散,329股市上漲341點,相信復甦中的消費市場及景氣循懷將迅速回復成長力道。

327群眾大會前夕,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宣稱「如果台灣局勢失控,造成社會動盪,危及台灣同胞的生命財產安全,損害台海地區的穩定,我們將不會坐視不管」,暗示台灣如果發生動亂,中國大陸將考慮派兵維持秩序。識者無不認為這是中國對台灣情勢的嚴重誤判,在選舉機制下,群眾抗爭不是社會動盪的肇因,反而是政治成熟的動能。

同樣的,不管你是泛綠或泛藍選民,當你在電視機前看到粗暴地否定台灣選舉的價值,內心的反感是一致的,這也是台灣主體地位確定的一項證明。台灣也許還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但台灣主體地位已經形塑成功,藍綠間的衝突是內部矛盾而非敵我關係,內部矛盾可以依循國家機制運作予以化解,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總統大選的朝野爭議已逐步產生共識,將以政治協商透過法律手段解決,那麼,中國面對的將是一個整合的台灣而非分裂的台灣,如何與定期改選的台灣相處,擴大共識,減少分歧,將是中國穩定發展的要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chiu 的頭像
    stchiu

    吟嘯徐行

    st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